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院士风采 > 正文

袁隆平院士故事集之——情感志趣篇

2011-05-30  宣传统战部    访问量:

    忠孝难两全
  1974年底,袁隆平在海南进行制种研究,妻子邓哲收到了重庆来的关于袁父病危的电报,便匆匆赶往重庆。通情达理的袁父在生命弥留之际对邓哲说,其他人都可以通知,惟独不要通知隆平,因为他的工作太重要也太紧张了。邓哲遵照老人的意愿,铁着心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。不久,老人去世了,邓哲含悲独自料理完后事,硬是没有影响仍在外地搞研究的丈夫。
  19828月,袁隆平的岳母患癌症住院。当时,回黔阳探亲的袁隆平马上要去国外访问,岳母的病情让他去留两难。邓哲看穿了丈夫的心思,安慰他:你放心去吧,母亲有我照顾,不要紧的。
  可是,等袁隆平从国外回来,岳母已经安息九泉。他难过地对妻子说:真是忠孝难两全啊!两位老人去世,我都未能送终,我是一个不孝的儿子啊!”邓哲流泪劝慰丈夫:你把杂交水稻试验搞成功,就是对老人尽了最大的孝。

  关上通向仕途之门
  1986年,组织上准备考虑让他担任湖南省农科院院长,行政级别属正厅级。
  但袁隆平认为,他毕生最大的兴趣在于杂交水稻研究。他担心过多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会影响他的科研。他思量了一番,婉言谢绝了,同时表达了将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作为政治上最后归宿的意愿。最后,他只挂了个没有实权的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的头衔,悄然关上了通向征途之门。

  重情重义的人
  熟悉袁隆平的人都知道,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,而且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。
  20世纪60年代在他研究杂交水稻身处困境的时候,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读到了袁隆平的论文《水稻的雄性不孕性》。赵石英对此文拍案叫好,认为袁隆平是位科学奇才,并给予了他强有力的支持。几十年后,袁隆平功成名就,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。但他始终不曾忘记这位伯乐。20世纪90年代,袁隆平得知赵石英患重病住院时,便派专人赴北京看望、问候。赵石英病逝,袁隆平十分难过。为表达对赵石英的思念之情,在隆平农业科研基金会首届颁奖时,袁隆平特意给已故的赵石英颁了伯乐奖。
  湖南省农业厅原厅长陈洪新是一位早年投身革命的职业革命家,文革中遭到迫害,被贬到湖南省农科院担任副院长,后任湖南省农业厅厅长兼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组长,与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在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后,陈洪新积极宣传,上下呼吁,组织推广,可谓呕心沥血,为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大面积推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陈洪新离休后,举家迁居海南省海口市,可袁隆平仍念念不忘这位老厅长的知遇之恩,他动情地说,如果没有陈洪新的积极组织推广,杂交水稻这一成果可能是摆设在阳台上的一瓶美丽的鲜花。其感念之情,溢于言表。其间,袁隆平每年赴三亚基地育种时,差不多都要去探望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,且好几年为其祝寿。2006324日,袁隆平又专程从长沙赶往海口,为陈洪新祝88岁大寿。此外,袁隆平还出资,嘱咐他的学生谢长江为陈洪新撰写了题为《老骥之志,帷幄之才》(书名为袁隆平亲题)的专著一部,并为该书写序。

  真爱感动上苍
  在袁隆平的记忆里,曾经有一段几乎令他心碎的黑色日子。1982年除夕,袁隆平10多年在南方育种第一次回家过春节。正月初二那天,妻子邓哲因突然患急性病毒性脑炎,被送进了怀化地区医院抢救。祸不单行,紧接着,他80岁高龄的母亲也患了重感冒,在家卧床不起,岳母又患脑血栓住进了黔阳县医院。这突如其来的病魔的袭击,给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以沉重打击,忙坏了本来就不善于操持家务的袁隆平。
  他除了紧急动员3个儿子分头服侍病人外,自己则忙不迭地跑三个地方轮流照料病人,从挂号、缴费、拿药,到买营养品、端屎端尿、端茶喂饭,忙得焦头烂额。好在安江农校的老同事曹胖公夫妇及李代举他们热心帮忙扫地抹灰,洗干净几大盆脏衣服,否则袁隆平真不知道怎么处理这堆家务活。
  那时,邓哲躺在病床上深度昏迷不醒,将近半个月没有睁开眼睛,靠输液维持生命。袁隆平白天照料病中的两位老人,晚上几乎夜夜陪伴在妻子身边。他深情地看着妻子孱弱苍白的脸,柔肠寸断,半是内疚,半是心酸。他喃喃地说,都是我不好,我不是好丈夫,你是累病的呀,可我没办法呀,我离不开杂交水稻,禾苗也离不开我呀,老天不公啊,熊掌和鱼不可兼得……邓哲,我在你身边,守着你,护着你,你就醒醒吧……说着说着,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眶。
  在以后的日子里,他更加精心照料妻子,回报妻子这么多年对他对家庭的付出。他为她抹身子、换衣服,一勺一勺地喂鸡汤;为她背唐诗,讲故事,轻轻地用英语唱《老黑奴》。他知道妻子心里明白他在为她祝福、祈祷,为她做丈夫该做的一切……也许是苍天有眼,好人有好报,他的真爱和一片痴情感动了上苍,连死神也悄悄抽身而退,不久,邓哲终于睁开了眼睛,神情恍惚地看着丈夫,深情地吐出几个字:袁先生。
  谢天谢地,你总算醒了!”袁隆平高兴得孩童般地笑了,笑得格外开心。接下来,他按照医生的嘱咐,每隔一小时帮妻子翻身,为她按摩。一个月后,邓哲出了院,并且没留下任何后遗症。
  袁隆平曾经说过,爱,是一份长久的承诺;爱,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,那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,擦一擦汗,洗一次碗,陪爱人逛一次街,都是幸福的值得回味的。后来,当袁隆平事业有成,应邀出访,或到国外去领奖,只要条件允许,他都会带妻子一道去散散心。在他们银婚纪念的那天,他还特意让妻子换上了婚纱,拍了一张婚纱照,并花3000元钱给妻子买了一条项链,给妻子佩上。

  袁隆平的办公室
  袁隆平的办公室是一间普通办公楼里面的普通办公室。
  他的办公室是由一间大房间隔出来的,前面那间是秘书办公室,中间隔着一间六七个平方米的会客室。他的办公室不到20平方米,只简单地装修了一下。整个办公室几乎被书柜、沙发和办公桌等陈设占据,少有活动空间,显得有些局促。好在办公室还算敞亮,窗外不远处那一片树林里的不知什么花,在风中摩挲着飘来淡淡的清香。
  袁隆平的办公室里有几样最显眼的陈设,一件是一排书柜,摆满了书的书柜散发出学者的书卷气息;第二样东西是装裱在墙上的几幅彩照,是他在国外讲学或国家领导人接见他或视察工作时,那一瞬间的历史定格;另外一样就是静静竖立在墙角的衣帽架,上面挂着草帽、毛巾、T恤衫、衬衣和西装,甚至领带,衣帽架旁边还放着一双长统雨鞋。
  很显然,草帽和毛巾等什物,是他下田时必用的,而当中央、省市领导人来院里视察工作时,或者外宾来访时,他就能够在第一时间迅捷地穿上西装来接待。在他的生活中,一天变换几种服饰、几种角色,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。

  回德安祭祖
  2004925日,袁隆平回到德安。他刚到下榻的宾馆,放下行李,顾不上休息,便率家人驱车前往离德安县城10多公里的宝塔乡万家村祭祖。
   徒步半个多小时到了山上,袁隆平和家人找到了6座他家亲属的坟墓。
  袁隆平在祖父等先人的墓碑前,分别放了3个花圈和4个盛满鲜花的花篮。接着,他虔诚地朝祖父的墓茔行了3个大礼,地一声跪在碑前默哀。随行的家人也都一起跪下,燃香叩拜。
  家人陆续下山时,袁隆平仍独自伫立在先人墓碑前沉思良久。薄暮渐渐降临,袁隆平这才下了山。
  之后,钟希逵老人为袁隆平祭祖填词《唐多令》一首:回里悼先亲,隆平尽孝心。献花圈,祭奠公坟。率领全家三叩首,铺钱纸,吊宗魂。
  古人主张贤士举百善,百善孝为先。从袁隆平积几十年夙愿、率全家千里迢迢回故里祭祖,可见他孝心之一斑,他是一个崇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发扬光大的人。

  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
  日常生活中,袁隆平喜欢和年轻人交往。他业余爱好广泛,喜欢开展各种文体活动。每天打气排球,球场上他是矫健的主攻手。每到周末休息,一些年轻人陪他下棋打麻将,他总是不服输。他约法三章,不准赌钱,不准耍赖(输了就要钻桌子),不讲客气(彼此之间凭实力,不让牌)。他是玩家高手,钻桌子的时候少。看到年轻人钻桌子,他常常乐得哈哈大笑,开心得很。
  他还忙里偷闲,携老伴去游泳池舒展身子。游泳时,少不了有几个小伙子一同前往。年轻人在袁隆平面前特别随便,要与他比游泳速度。袁隆平总是兴致勃勃地接受挑战,比赛结果,无论蛙泳还是自由泳,小伙子们全都认输。
  袁隆平说: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。年轻人朝气蓬勃,敢打敢拼,是我们事业的希望。和年轻人在一起,我觉得自己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。

  酷爱音乐的科学家
  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每年春节联欢会上,袁隆平的节目是保留节目。他把一家人都带去,与职工家属同乐。他有时拉一首小提琴曲子,有时跳起大学时代从电影上学来的踢踏舞,博得同事和家属们的阵阵欢声笑语。
  袁隆平的音乐情结缘自他的青少年时代。还是在大学期间,班上有几个业余小提琴爱好者,他也喜欢上了拉小提琴。他最喜爱的曲子是《梦幻曲》、《蓝色的多瑙河》和舒伯特的《小夜曲》。
  谈起音乐来,袁隆平像谈他的杂交水稻一样如数家珍。他不排斥现代流行音乐,但更喜欢传统的民族音乐。他对贺绿汀特别推崇,认为贺绿汀先生是了不起的音乐家,创作的不同风格的歌曲都很优秀。《游击队之歌》旋律明快,把抗日战士的机警、灵活、乐观、无畏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他还很喜欢贺绿汀先生的抒情歌曲代表作《秋水伊人》。
  听袁隆平谈音乐,能感受到他年轻的心态和良好的艺术感觉。
  2001年,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科学在中国文艺晚会上,袁隆平演奏了小提琴曲《行路难》。这首曲子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先生在1921年创作的。袁隆平在演奏时说:这首曲子告诉人们,探索科学的道路是艰难的,但不管怎么难,科研工作者也要走下去……

  小朋友的故事爷爷
  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大院里的孩子们,很喜欢袁隆平爷爷。在路上遇到时,袁爷爷有时会逗一逗他们。孩子们喜欢到袁爷爷家里,去看袁爷爷和邓奶奶养的猫。
  袁隆平喜欢猫。他说:猫爱干净,通人性。
  他们家里养了三只猫。白天,母猫把两只小猫带出去玩,到吃饭时才回来。它们喜欢吃鱼、吃牛肉。袁隆平总是把好东西留给它们吃。两只小猫毛色不一样,却是一个母亲生的。
  袁隆平说:这是分离现象嘛,体现了遗传学上的分离律。
  讲到猫,袁隆平说起他读中学时听老师讲的一个故事。
  他说:牛顿也喜欢猫。他在实验室里,猫在隔壁的办公室里叫。有时候他在办公室,猫又在实验室叫。他就叫来一个木匠,要他在墙壁上打一大一小两个洞,大洞让大猫钻,小洞让小猫钻。老师讲到这里,大家都笑了起来,我不知道笑什么。我说这很对呀,大猫钻大洞,小猫钻小洞,大家又笑。我也没想,小猫也可以钻大洞,居然认为牛顿是对的。你看,我和牛顿一样,笨得要死。
  袁爷爷很会讲故事。他一讲故事,就会逗得孩子们发笑。他还会讲许多地方的方言,如重庆话、南京话、武汉话、长沙话、新化话、溆浦话、湘乡话,还会讲英语和俄语。他青少年时代在好几个地方生活过,培养了语言天赋,又做过近20年教学工作,讲故事的本领当然很高。
  袁爷爷喜欢小朋友,尽管工作很忙,有关单位邀请他参加孩子们的活动,他尽可能地参加。2001年,长沙市一些小学开展了三湘院士知多少的活动,组织小学生走访了一些生活在长沙的院士。孩子们回到学校写访问记时,很多孩子写的都是袁爷爷。袁爷爷亲切乐观,富有童心,和他们一起开展活动,还给他们讲故事,他们的印象太深了。2002226日,袁隆平应邀到武汉市矫口区与中小学生面对面交流。一个中学生说,他看到过一篇报道,说袁院士累倒在稻田里还不放弃研究,非常敬仰。袁隆平连忙澄清:一定不要受到误导,累倒还工作不值得提倡。身体才是最重要的。另外,我也从来没有在农田里累倒过……”

  美国专家的误会
  为了祖国,为了他心中永远的杂交水稻,从实验室到田头,从田头到实验室,他在杂交水稻绿色的丛林里穿行了半个多世纪。几十年的风里雨里,几十年的阳光暴晒,他的皮肤变成了刚果布式的古铜色,加上他的打扮和性格中有几分酷似农民,以至他作为中国的和平使者出访美国传授技术时,被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误认为是随行人员。
  那是198059日,以袁隆平为首席专家的中国杂交水稻专家组乘飞机抵达美国洛杉机。专家组成员还有湖南省农科院副研究员陈一吾等2人。当他们步出机场,威尔其等美国专家热情地迎了上来。之前,因为袁隆平与威尔其未曾谋面,还不认识,威尔其只与走在前面的袁隆平礼节性地握了握手,而与陈一吾热情握手、拥抱:欢迎,欢迎,尊敬的袁先生,能得到您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指导,是敝公司的荣幸。
  原来,威尔其先生将长着一副农民相的袁隆平当成了随员,而将有着大专家外表的陈一吾当成了袁隆平。当陈一吾向威尔其介绍袁隆平的身份后,威尔其连忙深表歉意。

  辞去行政职务潜心科研
  20021028日,袁隆平最后一次主持召开了湖南省农学会代表大会,会议以后,他将不再担任省农学会会长一职。此前,袁隆平还辞去了隆平高科董事一职。这样,已经辞去两个行政职务的袁隆平可以一身轻松专职从事科研工作,实践他科技造福农民的理想。据袁院士身边工作人员介绍,袁隆平目前担任的社会职务已有20余个,他每周用于从事各类社会事务的时间平均超过两天。为了更好地作好科研,目前,袁院士正有计划减少他的社会任职。
  这些年来,对于众多的兼职,他能够辞去的坚决辞去。实在不能辞的,也事先约法三章,尽量排除一些不必参加的会议和宴请。就拿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这个职务来说吧,为了保证他的科研时间和精力,征得组织同意,除了换届选举和特别重要的会议请他出席外,其他一般性例会,一般不通知他;通知了的,也可以不参加。

  我还有两个愿望
  75岁的袁隆平告诉《文汇报》记者,自己还有两个愿望没实现。一是到2010年,第三期超级稻的目标要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达到900公斤。当然,提高100公斤,难度是相当大的。这就像一个跳高运动员一样,你让朱建华的世界纪录提高1厘米,难呐。但这是温总理对我提出的要求。到那时,我正好80岁,腿脚还能动,我想,我能够完成;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。1992年,联合国粮农组织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:借助中国的力量,在几个主要水稻生产国优先发展杂交水稻。目前,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引种了中国的杂交水稻。前年,越南的杂交水稻推广面积达到了900万亩,平均单产420公斤,比当地水稻增产30%;印度是1125万亩,平均亩产360公斤;菲律宾是545万亩,平均亩产390公斤。他说,现在,全世界的水稻种植面积22亿亩,即1.5亿公顷,但是,平均单产每亩只有250公斤。目前,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150万公顷,占1%,如果推广到1500万公顷,年每公顷增产2吨,总共可增产3000万吨,则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。

  袁隆平的书房
  袁隆平担任主任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坐落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内。这一天上午,记者来到袁隆平的办公室时,这位院士正在撰写讲话稿。
  院士每天都来办公室。外间是秘书室,中间是会客室,里间是书房。除了向秘书布置工作,开会商讨工作外,读书看报阅文件写文章都是在这里了。北墙上挂着中国地图、世界地图。东墙的书柜里装满《中国科学技术回顾展望》、《中外著名专家论农业》等关于农业方面和粮食方面的专业书籍,还有平时院士喜爱的小说、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。
  写字桌上堆满各种文件、材料,常用的《汉英词典》边上,放着下午将要举行全农科院的气排球比赛计划书。担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的袁隆平喜爱体育,还推动了适合各种年龄段人参与的气排球运动。
  我的生活内容很丰富,因为生活本身就丰富。工作也很愉快,能为国家、为世界做出贡献是最愉快的。我还喜爱骑摩托车,因为下田最方便的是骑摩托车,当然这是工作上的爱好。我还喜欢拉小提琴,这是业余的。我更喜欢读书,其实,我们不管喜欢什么,都能从书中得到答案。院士要说的很多,就像他要做的很多一样。

  学外语是长寿秘方
  人的脑细胞是用不尽的,人到老年,更应用脑,可预防老年痴呆症。尤其是学外语,可以有效地延缓衰老。
  袁隆平有个座右铭:学到老。他的外语功底相当厚实,除了儿时深受通晓英文的母亲的熏陶外,自己对外语的痴迷、勤奋及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驾驭的天赋,更是他成功的秘诀。
  现在,他依然挤出时间看外文书、查词典、听收音机、背英语单词进行强化训练。他说,他曾强迫自己每天背单词100个,这样,即使丢掉了一半,也还记下了四五十个。年深日久,他掌握的词汇量已相当大,涉及面又广,无论专业语汇,还是生僻词语,都反应敏锐、发音标准而地道,完全能作为一种熟练的语言与外国朋友交往。他遍访数十个国家,无论是讲学、学术交流,还是参观访问,从来不依靠翻译。

  为孙女取名
  袁隆平院士给孩子取名也是有意思的,他有三个男孩儿,分别取小名为五一、五二、五三。他说:我家孩子是单一品种,都是雄性,要有个女孩多好!到了下一代,他的愿望得以实现,有了大孙女又有了二孙女,两个孙女的名字都是他取的,有意义又富有幽默感:大孙女叫袁有晴,因为出生前一直不停地下雨,生下当天,雨过天晴。第二个孙女是2005218日生的,这天正好逢农历的雨水节,便取名袁有清。他说:这两个名字不但叫起来顺口,而且合起来有晴有清,晴就是太阳,清就是雨水,有太阳有雨水,万物自然就会茁壮成长。



(编辑:Admin)